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對抗震救災作出重要指示,李強總理作出批示要求,國資委下發了《關于中央企業做好甘肅臨夏積石山6.2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中鐵黨委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對抗震救災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堅決服從國資委和前方抗震總指揮部調遣,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充分彰顯中國中鐵在大戰大考面前的擔當精神和不畏艱險的頑強斗志。中國中鐵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總負責人的抗震救災機構,以西北區域總部為主的中國中鐵前方抗震救災指揮部,并立即啟動公司應急機制。所屬各單位聞令而動,迅速反應,第一時間集結抗震救災隊伍,調配物資設備,火速趕往災區參援搶險救災。
中國中鐵西北區域總部第一時間向當地政府遞交請戰書,成立抗震救災前方指揮部,區域總部主要負責人帶隊趕赴蘭州靠前指揮,所屬甘肅總部與青海總部組織協調駐甘肅和青海各單位開展搶險救援工作。中鐵科研院西北院所屬中鐵防災技術中心和特殊土治理科創中心8名技術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開展地質災害排查,進行地震破壞力評估分析、典型房屋破壞分析、次生地質災害分析。期間,救援隊檢查了該區域部分項目滑坡監測設備,利用無人機查看坡頂位移變化情況,預防次生災害發生。中鐵一局蘭合鐵路項目地處臨夏州境內,距震中僅50公里,項目部于12月19日凌晨成立抗震搶險救援隊,并迅速籌備抗震救災所需物資設備,配備挖掘機、裝載機、拖板車、指揮車、物資運送車等機械20余臺及救援人員近40人奔赴震中。上午11時,搶險救援小組抵達此次受損最嚴重區域積石山縣團結村、陶家村兩地,隨后疏通主要救援通道, 并清理受損危房和道路上墜落物。救援隊挑燈夜戰,截至19日22時,疏通村道3處、處理危房1處,并向當地村民捐贈方便面30箱、面包11箱、礦泉水50件、牛奶30箱。中鐵三局臨大項目部積極配合當地救援隊伍,19日為消防救援隊伍提供搭建應急帳篷場地,并保障水電供應。20日,項目部投入挖掘機2臺、裝載機1臺參與救援,搶險救援隊奔赴受災村落疏通道路,實地勘察房屋情況,提供了30間活動板房作為積石山縣劉集鄉災民臨時安置點。中鐵四局西成鐵路1標項目位于甘肅甘南州碌曲縣,距積石山縣150公里,震感明顯。震后,項目部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展開管段內工點安全隱患大排查,嚴防次生災害。19日下午,按照臨夏州政府安排,項目部與積石山縣慈善協會取得聯系,緊急組織500床電熱毯、500個取暖器、300箱礦泉水、300箱方便面、100件八寶粥等物資馳援災區,當晚送達。一公司南(陽)鄧(州)高速公路2標項目部立即行動,籌備150套棉被、被套等抗寒保暖物資,隨南陽市社區志愿者協會神鷹救援隊“集中救援物資馳援甘肅地震災區”行動送至災區。中鐵大橋局蘭合鐵路4標項目部距離震中39公里,震感強烈。震后,項目部迅速組織救援隊伍、物資設備,按照積石山縣應急管理局統一部署,負責安集鄉5個村組約60公里道路障礙物清理和危及房屋安全的邊坡隱患治理,截至20日下午,已清理約20公里道路、排除險情1處。同時,項目部建立工地震后檢查清單,開展拉網式排查,保障項目安全。中鐵隧道局蘭合鐵路6標項目距積石山災區96公里。項目部第一時間籌備煤炭12噸、方便面70箱、牛奶40箱、集裝箱2間以及大量御寒衣物、取暖爐、帳篷等,20日由30余人的救援隊伍駕車8輛馳援災區。沿途,遇有塌方體阻道情況,項目人員自發下車協助當地救援隊清理道路。當日,首批物資送達,并在現場聯絡員的指揮下卸車。青海省民和縣震感強烈,受災面積大。中鐵隧道局大清公路項目部距離民和縣官亭鎮極近,他們第一時間聯系屬地政府,于19日零時30分組織20余人、2臺挖機、2臺裝載機及大量物資,奔赴受災嚴重的官亭鎮至積石山道路山體滑坡點、官亭鎮趙木川村與河沿村倒塌房屋處、中川鄉金田村泥石流發生點等地搶險。至19日傍晚,找到失蹤村民8人,救出發現的被困人員并安全轉移。位于青海省循化縣,距離震中15公里的中鐵五局大清項目震感強烈,部分磚混結構房屋墻體開裂,彩鋼房天花板脫落。項目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撤離至操場,并現場點名,確保所有人員安全。同時,迅速響應當地應急機制,成立應急搶險救援隊,籌備應急救援物資,在第一波地震后立即出動救援人員7人、大型施工設備6臺,前往通過震區的主要干道310國道開展地震落石、滑坡體清理及橋梁安全監測,指揮引導過往車輛。310國道從峽谷地帶穿過,兩邊山體陡峭,清理過程中的余震給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經過連夜7個小時奮戰,項目部完成了10公里道路疏通。項目部全面排查工地安全隱患,并派人協助周邊村莊百姓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深入村莊幫助排查房屋受損情況。中國鐵工投資旗下中鐵水務與青海省海東市政府迅速對接,組織海東全域污水處理項目部調集車輛、人員、物資等,深入海東市民和縣中川鄉開展搶險救災工作。他們送去礦泉水、方便面、八寶粥等一批生活物資,并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各類物資發放、運輸保障等服務。